【 賽會特約記者王婉玲報導 】
中日會長盃國際青少棒邀請賽由台灣、日本球隊進行交流,從細節可看出,台日棒球文化大不同,像是台灣球隊通常由教練擔任三壘指導員,日本球隊幾乎都是讓球員擔綱這個任務,用意在於培養球員判斷能力。
在台灣三級棒球比賽,經常可看到教練在三壘吶喊指揮球員,日本球隊則常見球員站一、三壘指導,西東京監督鈴木浩明指出,用意在於培養球員自主與判斷跑壘能力,台灣有台灣的方式,教練去站也不錯。
新明總教練黃湋志表示,台灣球員過於依賴教練,跑壘者通常都急著看三壘指導教練,但像球落在某些位置,球員跑壘還是看得到,判斷能力養成不如日本,也跟戰績有關,「日本有空間可以訓練,台灣因為過於注重成績,現實有時難以做到。」
就如配球也是一例,日本在青少棒時期已經讓捕手自行配球,訓練思考,台灣在青少棒時期比賽幾乎由教練配球下達指示,再由捕手再傳達給投手,美濃教練張發昌就說,日本著重長期養成,不是只看眼前,台灣因為專任教練有考核成績壓力,因此很難放手給球員去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