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貝比魯斯聯盟新聞稿】部落的棒球起點:一條街、一支棍、一個瓶蓋,在花蓮太巴塱,有一條小巷,被孩子們取名為「大聯盟一條街」。這裡兩旁是錯落的低矮部落房屋,若從空中俯瞰,幾乎每戶人家的鐵皮屋頂上都散落著許多圓形瓶蓋。這並非隨意丟棄的垃圾,而是孩子們的「球具」。一支木棍、一個瓶蓋,就是他們的棒球場與比賽道具。這樣的生活場景,孕育出一批批太巴塱棒球好手,包括今年獲得中職選秀的新秀球員。
U12台灣代表隊教練萬昶顯回憶道:「部落的孩子只要有圓形的東西,就可以你投我打玩上一整天。家裡找不到人,就到這條街上找。」他自己小時候也是在教會前廣場打球長大的。
返鄉教練:將個人夢想化為培育力量
萬昶顯教練來自花蓮玉里國小,曾在文化大學畢業後進入職棒隊隨隊練習,但在職業與家庭間,他選擇返鄉並投入基層棒球教育。這樣的抉擇,也出現在另一位代表隊教練楊振國身上。來自花蓮中原國小的他,18歲時仍無法參加職業選秀,等到制度開放已經25歲,夢想與現實的天秤逐漸傾斜。返鄉後,他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教球—「像強迫取分,我會用『鬼抓人』來形容,他們立刻就懂了。」
同為代表隊教練團之一的太巴塱國小陳智培教練,返鄉教球已滿六年。他說,教練不只是技術傳授者,更像孩子生活中的父母,要在訓練與課業間找到平衡,也鼓勵孩子參加其他社團,啟發更多潛能與思考方式。
教育革新與運動社團的未來
對於東部偏鄉孩子的教育,棒球只是其中一環,即使近年來體育班大量減少,但「棒球隊」依舊背負了不少傳統壓力,三位教練一致認為,近年教育環境的變化讓孩子有了更多元的發展機會。但「運動社團化」的路仍很長,需要家長、校方與球隊長期合作協力。未來的運動,不應只是成績的代名詞,而要成為孩子生活、學習與人格養成的場域。希望能讓東部繼續蛻變,成為培養夢想的溫床。
三位玩伴的棒球夢:瓶蓋下的約定
高聖韓、張政豪、鄭宇恩—這三位從小在「大聯盟一條街」長大的玩伴,除了上課,其餘時間幾乎都在巷弄玩球。多年來,他們成為花蓮代表隊的核心戰力,今年更一同入選貝比魯斯聯盟U12台灣代表隊。太巴塱「大聯盟一條街」鐵皮屋頂,像是棒球許願池,散落堆滿的每一個圓形瓶蓋,上面刻畫著不同的夢想,嚮往著能飛到更高的天空。
世界賽止步四強:從偏鄉走向國際
2025年U12台灣代表隊由花蓮中原國小、花蓮太巴塱國小、花蓮玉里國小、南投千秋國小、台中力行國小及高雄屏山國小組成。這群來自棒球偏鄉的孩子,憑藉勇氣與努力,在預賽中拿下第一名的佳績,並在激烈的八強賽中,面對平均身高超過170公分的多明尼加國家代表隊,絲毫不畏懼超過120公里的球速,即使開局落後,但在第六局的一人出局,不放棄每一顆球,最後將戰局逆轉勝,可惜在四強賽中不敵同樣來自台灣,由台中自由國小為主體的亞太代表隊,在國際組賽事並列第三名。
即使國際賽事止步四強,對孩子來說並不是結束,選手村裡的生活,是他們難得的回憶,會記得2025這一年夏天,他們曾經和全世界42支球隊一起玩著棒球,交換最喜歡的食物,以及學習對方的語言。
最新賽事消息與即時更新,請追蹤台灣貝比魯斯聯盟官方Facebook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wanBabeRuth
在這群勇敢踏出舒適圈的台灣孩子身上,我們看見了教育的力量、社區的希望,以及來自島嶼的堅定與溫度。也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一同關注與支持台灣貝比魯斯聯盟的「台灣野孩子募款計畫」,陪伴他們在世界的舞台上,勇敢發聲、堅定前行。
台灣野孩子募款計畫連結
https://taiwanbaberuthleague.neticrm.tw/civicrm/contribute/transact?reset=1&id=1